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刊杂志 > 辽砚的用石

辽砚的用石

  • 发布人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12-12-06
  • 浏览量:690
【字体:
  辽砚用石在民国及民国前,基本是青云石、紫云石,还有紫绿相叠的所谓线石。稀有用黄色木纹石制砚者,更无用通体带深浅不同横向纹理的绿松花石制砚。用黄色木纹石制辽砚是近30年中的事,用通体带深浅不同横向纹理绿松花石制辽砚,时间不过10年。
  青、紫云石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作用的产物,是古地理条件下,在氧化——还原交替进行的陆表海环境中形成的。沉积过程中,由于不同时期的水动力环境和所携带沉积物微粒系列的多色性(炎黄色系列,蛋青色——灰绿色系列,紫色——紫褐色系列,黄白色系列),成岩后形成了水平层里(俗称细纹构造)、平行层理和波状斜层理等波纹状的斑纹(俗称云锦纹,即青、紫云石外皮去掉后,石面呈白色云锦纹,十分生动自然)。野外对岩体产状观察得知:青云石多具水平层理;紫云石多具平行层理,而木纹石多具斜成理、波状层理。据沉积机理:水平层理、平行层理二者之纹层均呈直线状,互相平行于层面。青、紫云石中紫绿或青紫相叠的“线石”,则是同一地址时期相似的水动力环境中,色彩不同的沉积物微粒重复交叠沉积而成,青、紫云石相叠的“线石”,在砚石质量上与同色石相较并不存在差异。
  地质调查考证得知,青、紫云石在东北主要分布于辽宁、吉林两省。矿带区域性走向方位呈NE,SW向展布子辽宁省的本溪、丹东、辽阳、大连等地;吉林省则展布子通化、白山、延吉、图们等地。产出层位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。
  本组地层局部有浅变质。经采集层往上的青、紫云石样品进行同位素绝对地质年龄测试分析(采用Rb-Sr法),其地质年龄(同位素年龄单位为百万Ma年);青云石为874±81Ma年;紫云石为875±66Ma年。与“四大名砚”形成的绝对地质年龄相对照,略早于歙石而早于端石。红丝石、洮河石,与绿色带横向纹理的松花石相同(见表一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青、紫云石的常规物理测定表明,青、紫云石的硬度在摩氏3.5°—4°之间,紫云石略低于青云石,适宜雕刻。
  青、紫云石具备制砚良材共有的特性——石之内在由刚柔并济的矿物组合,既含有较高硬度的矿物(如石英、长石),又含有较低硬度的矿物(如绢云母)。从试验中可知,砚石的矿物组合严格地按照组合比率区间(质量分数)分配,决定了青、紫云石之地致密坚固、耐磨,并有良好的均一性。在电镜下可看到,青、紫云石的微晶呈粒状,平面排布为各向近于均一(无定向)的“蜂巢”式结构。
  青、紫云石的无定向性“蜂巢”式构造,在,墨锭与砚面的接触中,保证了研磨墨液中的微粒均一,而歙砚的“蜂槽”结构,由于明显的方向性,虽“下墨如风”,在实验比较中可见,其墨液中微粒均一性较差。
  青、紫云石在护毫功能上与端、歙、红丝等名砚相比并不逊色,尤其是紫云石含适量的绢云母等微晶片状矿物,调剂了墨液的稠度,提高了墨液的润滑力。
  古人论砚,发墨和下墨不是一个概念。发墨是指墨锭在与砚面的相研中,墨液会发泡,似有油浮,用笔蘸之在白色宣纸上划痕,在高光下可反亮光。青云石上的墨液在数十次试验中,确实其墨痕反亮光,但紫云石墨液划痕不反亮光,而呈现出暗灰色调子,与红丝石墨液划痕相同,参与试验的画家们非常喜欢这个调子,这是现代墨汁无法达到的效果。
           ——摘自姜峰著《关东辽砚古今谱》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