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综合经济 > 新能源产业发展期待政策“加速器”

新能源产业发展期待政策“加速器”

  • 发布人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11-03-24
  • 浏览量:747
【字体:
  新能源产业被看作是把握未来脉搏的新兴产业,世界各国都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。我国应该从根本上推动能源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变革,构建安全、稳定、经济、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。同时,完善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体制,大力推动基础科研和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。
  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提出,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8.3%提高到11.4%。
  “11.4%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,是今后5年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。”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近日表示,这个约束性指标经过努力可以完成,途径是大力发展风电、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,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,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,同时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。
  完善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当前能源短缺的背景下,全球迎来了低碳时代,新能源产业被看作是把握未来脉搏的新兴产业,世界各国都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。过去5年,我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,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跃居世界第一,能源结构明显优化。
  国家电监会原副主席、党组副书记邵秉仁表示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,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我国应该从根本上推动能源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变革,构建安全、稳定、经济、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。
  邵秉仁认为,发展新能源,规划必须先行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,重项目轻规划,规划滞后且缺乏约束性,都会导致无序发展、资源浪费的问题,因此,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,编制统一、长远、科学的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规划,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。“规划要解决电源与电网同步配套问题,保证项目有效益;处理好新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关系,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,鼓励发展分布式、就地消纳的新能源;同时因地因网制宜,注重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,避免浪费。地方规划必须服从国家规划”。
  “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电网企业仍是‘独买独卖’的垄断体制,电力输配成本难以核定,同网同质(同时)同价的电价形成机制无法建立。电网企业缺乏收购新能源企业和投资新能源接入工程的积极性,直接造成了新能源发展的体制制约。”邵秉仁表示,必须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,以真实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式确定独立的输配电价,还原电网企业的输配电功能,使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离,电力调度机构与盈利主体分离,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,实现电网的公平开放、公平接入。在配电环节要实行多元投资,打破独家购电、售电的垄断局面,逐步建立灵活、公平、透明的电力交易市场机制。“电力体制是决定新能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”。
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黄因慧表示,“十二五”时期,应加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,规范和促进产业发展。应建设新能源领域研发与技术产业化应用基地,将其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推广应用示范区。抓紧在税收优惠、融资贷款、上网电价补助、政府采购、产品示范应用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,建立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体系。
  “我国目前以电价补贴为主的新能源发展政策,更多地是扶持产业的中下游,刺激了产能,而没能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”邵秉仁认为,必须改革新能源补贴办法,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扶持力度,设立新能源研发专项基金,鼓励各级财政以贷款贴息的形式支持新能源研发;完善新能源电价加价政策,将新能源电价补贴额度分解到地方,与各地区新能源核准项目相衔接。
 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关键在核心技术,目前新能源领域的许多核心技术我国还没有掌握,关键设备依赖进口。华中科技大学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中心主任姚凯伦指出,造成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发展滞后的原因有两方面:一是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不足;二是新能源基础研究水平不高。这两大因素制约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。
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胡里清表示,我国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超越式发展,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对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。目前在这些关键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,政府应鼓励各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合作,引导关联技术、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发展,以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。
  邵秉仁认为,政府应该完善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体制,大力推动基础科研和核心技术攻关,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,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,加强检测、认证等技术服务。要遵循市场机制,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参与技术研发,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,发挥风险投资基金等的作用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。
  我国风能、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应用已走在世界前列,但风能、太阳能发电的最大缺点是受天气、季节、时间的约束非常大,发电不稳定。根据国家电监会发布的《风电、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》分析,由于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,大规模风电送出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。2010年1-6月,风电未收购电量达27.76亿千瓦时。中国电科院论证内蒙古电网的承受能力为8%-10%,结果约一半的风电因无法上网而被舍弃。
  胡里清认为,我国必须不失时机地开发大容量储能技术,实现储能技术与新能源发电技术合作。这既可解决风能、太阳能发电的随机性、波动性问题,稳定可靠地并入电网,又可与风电、光伏电组成离网绿色电力系统,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关键技术。
  “相对于风电、光伏电技术,目前我国储能电池技术尚不成熟,这成为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薄弱环节。”胡里清建议,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储能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力度,支持风电与储能电池、光伏电与储能电池、风光互补发电与储能电池等多种形式的技术组合示范项目,制定政府采购、补贴政策、鼓励应用政策等,引导推动此类绿色发电系统的应用推广。(信息来源: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)

相关文章